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 _ China _ 글 Zhang Kaiqin
2024-06-04 17:58:35

https://mp.weixin.qq.com/s/WeWlDFZ0Rji4B1nt45lH_w

 

阿纳果国际自然艺术驻地回顾|信任自然、同伴、人的力量

 张凯琴 不一樂乎田野学社 2024-06-03 20:30 云南

 

这是田野学校阿纳果学习中心和艺术家张凯琴第一次尝试在阿纳果举办面向专业艺术家的自然艺术驻地项目。感谢参与的艺术家对我们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辗转来到这个被群山环抱的村庄共同工作。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01.webp

上山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02.webp

游金沙江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03.webp

龙妈家的樱桃

 

驻地为期8天,我们的创作范围从1900米的长江第一湾到海拔3300的高山牧场,共同经历了丰富的自然环境,村庄、田野、江心石滩、高山沼泽、原始森林、草甸牧场、林中小溪、… …,拜访了石头集市、桃园小学校、本主庙、古石桥、白塔、水磨、牧羊人小屋、傈僳族基督教堂、老君山滇金丝猴保护站、千年铁杉树、… …,徒步登山、观月、摘樱桃、采桑葚、捡石头、做操、观鸟、坐“过山车”、分享作品、彻夜长谈… …,一路上得到学习中心的教育专家、植物专家、阿纳果村乡亲、小学校长、老师、利苴村乡亲热情的招待和照顾。最后一天还举办了小型的驻地回顾图片和视频展览。回忆起来像是在2024年的春末误入了桃花源一般,美到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组织

自然艺术驻地创作

 
 

作为组织者,我们相信:创造“创造力生发“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自然艺术驻地创作并非以作品结果为导向,它更偏向于努力创造条件来人探索自己内在的需求和热情所在、探索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我们所做的工作更类似于“培土”,我们信任自然、同伴、人的力量,作品只是“探索”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

 

社会大环境追求“成果”、“绩效”、“数量”、“影响力”,并以此来评判一个人和Ta工作的价值,艺术界也无可避免地被裹挟其中。工作室就是艺术家的田地,作品就是Ta种出的果实,这些“果实”随时处于内容审核、艺术批评、专业影响、参展、市场反馈等各种标准和评价的量尺下,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度量内化。

 

像工业化的农产品,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念头可能早早就被自己掐掉了,最终得到培植和成长的都是符合想象中“当代艺术期待“的作品,为了艺术评论创作、为了艺术史创作、为了艺术市场创作、为了符合基金会的方向创作、为了流量创作、为了当代美术馆空间创作、… …即使具备了“视觉冲击力”,但唯独人性里最灵动的部分缺席了,因为我们从不给它生长的时间和条件。

 

艺术尚且如此,何况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教育、医疗、职场… …,我们为之努力和耗尽生命的并不是我们最热爱的,而是在他人制定的标准里最优绩的。

 

我们希望在这有限的时空里,能努力创造环境、关系、身心的机会,和艺术家们一起进行一段“关于自然、人和艺术的修行”(也许是喘息),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注入不一样的智慧与能量。

 

为什么是

阿纳果

 
 
 

自然艺术工作坊的方法在任何环境都可以奏效,过往的组织者在世界各地的沙漠、岛屿、荒原、森林、海边、城市里都组织过。阿纳果环境的特别之处在于:

 

 

在这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山村里,所有关于人生活的必需都能直接被看见、被感知:例如,生活用水的水源就是旁边的响水河;洗澡水的加热来自太阳能和公共电网;取暖的木柴来自周围的山林;大部分人和饲养动物的食物是在屋舍周围自家田地种植的;灌溉渠散布在不同高差的田地间;有机垃圾可以堆肥,剩食可以喂猪,人的粪便通过三格化粪池发酵分解后排放到土层下,动物粪便混合松毛后洒在地里是最好的肥料;……。

 

人所赖以生存的一切都围绕在周围,并且处于循环状态。相较于城市中普通人难以触达的巨型能源、贸易、排污系统,在这里我们更能清晰地意识到人的生存与自然的关系。

阿纳果在徒步旅行界享有盛名,被誉为“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但关于“桃花源”,我有自己的理解。但凡为人所喜爱的,一定是适合人的,或是为了人创造的。大自然可不会为了人的舒适为标准来安排万物,相反,自然生态依然极好的地方例如高原无人区、保护区的热带雨林都是单独的个人极难生存的地方。令我们流连忘返的“桃花源”一定是其他人按照人的需求改造和维护的。所以,阿纳果的美不是纯粹无人触及的自然,而是人创造的,人照护着的,适合人的环境。但不同于城市或其他环境,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我们在这里能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平衡有度”的,人依赖自然,更敬畏自然,这门重要但无人来教的课程可以向阿纳果的人们学习到。

 

 

海拔变化带来气候、水文、生物差异、造就了这附近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在干热河谷的石鼓还能种植西瓜,到4000米的山顶能找到虫草,驻地的每一天我们都能有完全不同的环境体验。

 

 

多民族聚居的历史造就了当地人文环境的多元与包容。当地为纳西、白、傈僳、普米族、彝族、汉族共同分享,清代末期有西方传教士将基督教传播到傈僳族地区并建立教堂。当地哪些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地名正是音译自不同民族的语言,例如“补石化”、“左落满”、“拉比利”,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例如“阿纳果”是“一个名叫阿纳的人的家”,“立苴”是傈僳语中的“海棠果树”。在这里,每个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但和睦相处,结亲交友。正因如此,一所如此实验的学习中心才有可能为当地所接纳和支持,这也是艺术创作最珍贵的人文土壤。

 

 

驻地的工作

 原则是什么

 
 

我们平等的对待自己、平等的对待他人和环境,警惕工具化的思维惯性;尊重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想法、尊重他人和他人的劳动与财产;尊重环境,保持简朴、无痕旅行;保持合作与协商;相互分享物资、思考和创作。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08.webp

了解这里的不同民族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09.webp

​​​​​​​在学习中心阅览室交流想法

 

驻地的工作

方法是什么

 

 

阿纳果自然艺术驻地期间工作坊的安排是学习自Yatoo GNAP的工作坊形式。虽然是群体活动,但没有硬性的创作主题和方向,对于作品结果也没有要求,完全支持和尊重艺术家个人的感受、节奏和想法。

 

在个人方面,期待艺术家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守时;

在工作时,期待大家互相帮助,在自然环境中不带来、不带走、记录作品并分享;

 

这次驻地让我意识到一个以往忽略的重要创作条件——群体所营造的“场域”。我自己因为不同机缘来过阿纳果许多次,被这里的环境和文化深深打动,自己也懂得自然艺术的创作方法,曾经尝试过在工作的间隙自己一个人进山进行创作,但不知为何总是很难进入状态。但本次驻地期间,身处一个专注于艺术创作的小团体中,灵感、专注度和投入程度立刻拉满,哪怕一开始我们并未在对话中谈论更多艺术的话题。随着互相交往的深入,这种互相之间思想的碰撞、启发、学习深深的影响了团体中的每一个人。最终,我们都创造了许多发自内心的、自己满意的、相互欣赏的作品,并将这段经验继续带进未来的创作和生活。我清晰地感受到了由人形成的场域的力量。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10.webp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11.webp

​​​​​​​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12.webp

​​​​​​​各种被现场激发的创作​​​​​​​

 

具体的

产出是什么

 
 

除了不可见的精神上、友谊上的收获,每位艺术家和主要的工作人员都有许多精彩的作品,我们都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了。当然,当你无意间在现场发现这些作品时,那种惊喜才是溢于言表。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推文里陆续呈现这些作品,敬请期待~

 

本次驻地的

艺术家都是谁

 
 

张凯琴(Zhang Kaiqin)

中国艺术家

1982年生于云南昆明,现工作生活于深圳

 

2010  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艺术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2008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文学硕士.中国.浙江.杭州 

2005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文学学士 .中国.重庆

张凯琴,公共艺术项目“握手302”发起人之一,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韩国国际自然艺术组织Yatoo-i会员。她的创作方向始终关注“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她所理解的“艺术”并非仅是 “物”的存在,更是基于不同视角的连结过程。张凯琴的作品涉及自然艺术、装置、雕塑、绘画、公众活动等不同媒介,试图以艺术作为手段,探寻这些关系的边界、平衡点以及建立新的连接。 

 

当前在深圳运营独立艺术空间握手302。

张凯琴在深圳的公共艺术领域持续了多年的创作及实践,参与完成了多个由政府委托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及公共艺术制度研究,为深圳地铁车公庙枢纽、园岭站、银湖站、武汉东湖公园等公共空间创作艺术作品。

 

她的个人作品曾参加多个国内及国际的当代艺术展览。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中国设计及公共艺术大展、入围Washington Project for the Arts 2011 Experimental Media Series,受邀参加 美国、韩国、日本、芬兰、缅甸、土耳其、德国、法国、墨西哥等国际艺术创作营及展览。 

 

 

金顺任(Kim Soonim)

韩国艺术家

https://www.kimsoonim.com

 

1975 年生于南韩荣州市,现居住在仁川,在全州的百宝艺术工厂担任驻地艺术家,并在不同地区旅行工作。

2007    梨花女子大学雕塑学硕学位,首尔,南韩

2002    梨花女子大学雕塑学士学位,首尔,南韩

 

金顺任对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从中所衍生关于人的故事特别感兴趣,成长于大自然的她善于经由观察、探索与创作发掘在地特色与事件。长期以来,她将自己定位成艺术家与编织者,透过装置、雕塑、录像、摄影、行为和绘画等不同手法,结合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物件,来呈现她所发掘的故事。金顺任以自身的居住区域为创作基础,尝试诉说一地环境与居民外在与内在的丰富样貌;透过在地搜罗到的材料,来决定最后的表现形式,而过程中所听闻的故事 、发掘的现象,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等,皆会被她纳入创作考量。 

 

金顺任的作品曾在亚洲、欧洲、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城市中展出。2023年,她举办了第27次个人展览,包括装置作品、自然主题作品。近年来,她在韩国首尔恩平区三岳山今满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流动的空间》,并于近期在釜山现当代美术馆举办的特展《歌唱的土地》中展出了装置、平面和影像作品。从2002年开始,她参加了各种展览346次。目前,她正在参加全州文化基金会的“全州艺术原木绿色”项目,并沿着全州河做了一年的田野工作。

 

田元吉(Jeon Wongil)

韩国艺术家

http://www.wongiljeon.com

 

1999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硕士,伦敦,英国

1983 韩国汉南大学文学士,汉南,韩国

 

田元吉主要从事架上和户外装置、摄影和绘画工作。自1982年以来,他一直在探索艺术表达与树叶、石头和阴影等自然物和材料的关系。这些自然界中短暂而直观的艺术作品与摄影联系在一起,成为绘画和装置的重要灵感。

 

他的绘画也是一种实践和尝试,通过几十次的调色过程,将脑海中的设想与目标颜色(光)相匹配,达到对颜色和物体存在属性的方法论表达。他关注日常事物的变化,以此进行绘画,天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主题。

 

田元吉希望他的作品能够凭借自然的生命力、创造性所开启的想象力,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发展和扩展的过程,使观者意识到司空见惯之物作为一个未知实体的意义。

 

当前运营位于韩国安城市的非盈利艺术空间Sonahmoo。

http://www.sonahmoo.com/site/

田元吉的作品曾在美国、日本、南非、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城市中展出,从1991年至今,曾举办过共24次个展,以及约70多次的联展。作品曾被韩国各个城市的美术馆收藏,曾获选2017年韩国艺术司国际交换项目。

 

 

陈伟才(Chen Weicai)

中国艺术家

1986  年生于福建古田,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2010  川音成都美院雕塑系学士学位,成都,中国

 

陈伟才自我定义为一名即兴创作者,喜欢从生活中选择“材料与环境”进行现场的雕塑尝试,形式包括有装置,影像,平面等;他的创作理念非传统雕塑事先预设形象,或指代什么,而是直接在和材料接触过程中,根据每一步材料的提示,或者触发点完成作品。随着工作室多次搬迁,创作材料多为工作室地点可获得的日常物品,如:拆迁的房梁、树枝、木柴、卵石、青瓦、黄泥等,也有用到玻璃、热熔胶、硅胶等。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保留了材料被塑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的语言是可以被阅读的,展示出艺术家的思考轨迹。也许正如他所说:不必过多的想象,把经验的还给直觉,把材料的归还给材料,剩下的交给意外。

 

陈伟才的作品曾被澳洲白兔美术馆,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上海市普陀区政府,深圳市地铁,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雕塑学会沙龙,成都CCACO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等机构收藏。 

 

2024 Anaguo International Nature art workshop_013.webp